2018~2020 FOCUS & 迷
2018~2020 FOCUS & 迷
前些时间面向内部做的一次培训课程。
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吧。
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设计,是交互设计的范畴。
认识、理解、改变行为设计,是交互设计师的必备能力。
改变用户⾏为的设计?为什么?
『存在』的探索,身份的焦虑。提升交互职业竞争力的基础课程。
范围界定,从交互设计的研究对象,根本产出物为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设计。
⽤户与环境/设备产⽣交互,建⽴模型以了解⽤户特征。
认知模型、语言模型、输⼊装置模型、⾏为模型。
以⽤户操作行动或任务的执行过程为主线,建⽴的模型被称为行为模型或任务模型。
以行为到动机的关注点变化存在5种典型的行为模型。
TOTE模型、GOMS模型、KLM/TLM模型、卢⽐孔Rubicon模型、TTM模型。
PDF
[pdf]http://www.mdong.org/wp-content/uploads/2016/11/DesignForChangeUserBehavior_tengfeidong_11112016.pdf[/pdf]
移动界面设计点滴(4)——为了阳光而设计
六年前,我写了这样一篇短文。
六年后,手上的产品终于做到了一定实践。
看起来,发生了愿景中两个关键设计,适合的灰度与色彩对比度、适合的环境参与。
并将应用在多个产品中,所以分享供研讨。
这组Slideshow的关键内容是,对于竞品夜间模式的总结思路。
⽬前市面上夜间模式的取色标准,主要基于设计师的主观经验。但落地在产品中的数值确是精确的。那是否存在唯一真相?
下列量化方法可行的前提是,我相信主流设计师的直觉。
所以,通过对设计进行逆向还原、利用模型分析(HSV颜⾊色标准聚类分析、WCAG对⽐比度计算),进行判断。
PDF
[pdf]http://www.mdong.org/wp-content/uploads/2016/11/night_mode_design_research_feed_baidu_mobile_browser_ex_201607.pdf[/pdf]
4月的一个周六下午,参加了这个设计活动。
接到命题的时候,我在湾区休假。讲说的内容也是在此期间断断续续写成的。
对待“创新”,心情非常复杂。开始我用了一个更为激进的阐述方式,后来决定改的柔和。
这个课程其实是准备作为今年团队内部的一个课程。
是关于HCI中用户认知结合交互设计项目管理的内容方向。
你会发现,“创新”这个词,特别是设计师、从事设计工作的人,很喜欢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创新是什么?工作中,我们会有好多理解。
作为面向消费市场的设计师,我对创新的理解是十分务实的。
这个定义我认为是对的——创新是契合、发掘用户需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很关键的一点是,创新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方法。
创新是设计师最喜欢提的概念。
这是不同于工程师。工程设计采用计算、类比法,工作的性质主要是改进、完善而非创新;设计通常意义上,非常讲究原创和独创性,需要丰富的想象、创新能力和前瞻性,而不是严谨、繁琐的逻辑。
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来体现设计价值,但天然的,创新的结果很难测量。
但这里就有引申出一个误区,因为创新很重要,会有出现为了创新的设计的情况。
而面向市场的项目,为了创新而设计,容易产生过度设计(over-design),是做不到有效的、无益的。
过度设计这个概念,是我刚工作时候,便被反复提醒的事情。
有一些过往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Clear有丰富的手势,完成一个todo,删除一个todo,创建一个todo都是使用各种手势完成。
某个浏览器的手势自定义,大量的手势,甚至还原一个tab需要画一个U型。
某个浏览器,你会发现菜单项,是大量没有文字说明的图形标识。
这几个产品是把设计技术进行了过度使用,手势触发行为的过度使用、图形符号的过度使用。
通常造成这样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个。缺乏专业理论支持、缺乏体验商业价值、缺乏落地可实现性(典型的dribbble们)。
如何避免这些误区,做有效的交互设计创新。在我的理解中,最需要有意识的做过程管理。这又会细分为4个方向。
因为我们的主题是做交互设计创新,所以接下来看下如何做来改变用户行为的设计。
第一点,其实有个小问题——为什么是关心改变用户行为的设计?
背后一个在工作中反复界定的问题,就是交互设计与视觉设计的区别。
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一同对设计体验负责,但交互设计解决行为,视觉设计解决感受。
如果是视觉设计,这里就可以换个词,比如情感化设计。
这里我主要会来引申一个TTM模型,这是美国心理学教授普罗察斯卡(prochaska)提出的,它整合了若干个行为干预模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故又称为行为分阶段转变交叉理论模型。
这个模型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变化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个渐进的和连续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刚刚手势自定义的案例来理解这个模型。
这个交互设计的创新初衷是,会带来便利,显然相对于做键盘输入,一个手势的步长很短。
那我们看下,最后这类设计没有普遍使用,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以『Restore Tab』为例。
作为个体用户的你可以反思一下是哪些步骤什么阻止了你使用这些手势。
那我们稍微延伸,为什么手势的行为改变容易复发阶段。
这里有一个比较广泛的手势可用性定性测试,显示:
基于首要任务的精准复杂任务,人们愿意使用简单、原始的手势。
比近距离基于手指的手势,人们更愿意使用肢体、基于手的手势。(83%)
Finger-based gesture手势设计还有一些特性,类比桌面与手机的手势行为,你会使用手指点击,替代鼠标点击。手指滑动,替代鼠标滚轮。手指拖拽,替代鼠标拖拽。这些行为模型对于你已经建立了很久,本质上也只是一种隐喻。
总而言之,在手机中尝试创建新的手势越来越难。
也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手势教育的case。Twitter的下拉刷新。
在我们的产品百度浏览器里,也有类似的创新设计。
需求:大屏幕的点击关闭按钮,精准点击成本高。
解决:选择手势,能够提供更好的便利性。
历程:开始将双指滑动手势,作用于全局的新建、关闭、切换行为。收敛为主功能视图中主要任务的补充关闭行为。始终提供教育(For新用户)。
通过用户行为数据跟踪,与用户访谈,很容易形成用户行为习惯。明确这个目前就是一种有效的创新设计。
创新真的不是一蹴而就,改变用户行为,是渐进与连续的过程。
行为改变在每个阶段,也都有一些特有的方法。
我结合例子来讲3个方法的使用。这个是百度浏览器的K12主题项目。
业务诉求:引导页·提升主题的使用量。
问题:因为内容产量不满足,用户会在没有可用主题的情况下自然跳过。
我们希望改变用户行为,减少内容不满足引起的流失。
这里有一个模型演变对应用户行为改变的过程。
这就是一个引导页,包含已有的主题,以及一个跳过按钮。我们不希望他跳过,用户的跳过的潜台词也是这儿没我需要的主题。
那我们如何改变这个行为,先来分析下这个行为过程。
最后给留个大家一个小故事,这是我前几天去湾区的飞机上,发生的事情。
Adams是那架飞机的执飞机长,这是他退休前最后一次执飞。在他三万多的飞行历史中,从未折弯过一块金属部件,也未曾使一位乘客受伤,更没有收到过一张飞行罚单。在他四十六年上千万英里的飞行里程中,规避过上千次雷暴,挫败了发动机故障、爆胎、电子设备失效等事故,也因此没有出现在6点的突发报道中。共计运送50万人次的乘客安全达到目的地。他以坚韧和细心保持安全可靠的飞行记录。
其实,蛮荣幸能够经历这样一件事情。也希望自己能够以专业精神,做对人们有益的设计。与大家共勉。
讲说文件如下↓
IXDC2016_北京前瞻_有效的交互设计创新_之改变用户行为的设计_董腾飞_0409_2.pdf[pdf]http://www.mdong.org/wp-content/uploads/2016/04/IXDC2016_北京前瞻_有效的交互设计创新_之改变用户行为的设计_董腾飞_0409_2.pdf[/pdf]
IXDC官方新闻稿《腾讯、百度、滴滴资深设计师为你解读移动产品的交互设计创新》
IXDC官方新闻稿《有效的交互设计创新之改变用户行为的设计—大会前瞻论坛北京站精彩回顾》
译者:MUX翻译小组(雷昊 小气的神)
孩子们会花大量时间上网,但是认知和生理局限会在他们上网的时候给他们带来很多挑战。再加上粗糙设计的内容和暗模式,真是糟糕。作为网页设计师,我们有责任创造出帮助儿童提高能力的事物,让他们变得更聪明,而不是相反方面。
这篇文章将会给你一些观点,关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们喜欢什么,以及这些是如何影响他们使用网页的。我们还会讲到一些实用的设计指南,来为儿童设计更好的网页。
范式转移
1989年3月12日,第一个互联网浏览器Mosaic诞生了,实质上这标志着我们所知道的互联网的诞生。这一天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这种“普通人”互联网的诞生代表着一种范式的终结和另一种范式的开始。没有互联网作为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来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我们与如今的孩子相比是处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范式。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互联网的模拟计算机范式时代。回到高中时期(1995年至1998年)我清晰的记得我在学校和公共图书馆寻找我能用在学习中的好书。
回到模拟范式,我们非常依赖书籍作为信息来源。(图片来源:Les Chatfield)
我们在某个动作发生时对时间的控制,构建了我们的心智模型,就像从书桌走到书柜一样。我们可以选择走得快些或走得慢些。归根结底,我们可以控制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中的很多人会在网站内容加载很慢时如此的不耐烦。我们的大脑记得事情在掌控中的样子,因而不喜欢在网站中那种无法控制的感觉。
对于生来就使用互联网作为主要信息来源的这一代人,他们在认知时间控制概念的时候拥有不同的心智模型。他们知道一个网站会尽可能快的加载,但无法再进一步人为干预它。他们知道一个动作发生时长的不可控。
对此我做了一些课题,观察孩子们使用电脑。如果加载的慢了,大部分孩子会同时做一些别的事情—如果周围有电视他们会看电视,或者在社交场合下和他们旁边的孩子交谈。
前不久,我帮助我七岁的孩子在他的电脑上安装谷歌地球。它下载了很久,我记得由于不能忍受它如此之慢而离开了房间。而他只是打开了电视开始看卡通片,然后当下载完成时叫我回来。
“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不存在
我不相信有“数字土著”。当然,孩子的成长伴随着iPad、智能手机和电脑,但那不意味着他们自然而然变成了使用数码产品的专家。事实上恰恰相反。
一个iPad(或者其他平板电脑)是一个封闭局限的环境,孩子们不会制造太多危害(除了买很多蓝精灵果和删除照片),同样这也没有教会他们任何关于技术如何运作、计算机如何运行和如何运用技术创造新事物的本领。
(图片来源:Brad Flickinger)
用着iPad长大并没有使孩子能够使用和理解计算机,或者互联网。
尽管怀疑“数字土著”,但我认为事实上孩子们生活在一个不同的范式下,对他们与网页的交互方式和对网页的认知方式上有很大的影响。从小在一个触屏的环境中玩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心智模型。(我们回到这一点上。)
另外,他们是小孩。他们没有像大人一样充分开发大脑和身体技能。所以,当我们为他们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思考。